辰时是几点到几点(古代十二时辰)
一,十二地支十天干
十二地支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卫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十天干分别是:A (Ji ǐ)、B (yǐ)、C (bǐng)、D(Dρng)、E (W 1)、J (jǐ)、G (gēng)、辛(X τ n)、任(R é)
二、十二小时对照表
在现代生活中,时间的记录单位是以“分、秒”来记录的,但在中国古代,事件的记录方法有中国特色,即十二地支。
在中国古代,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期,每个时期称为一小时。十二小时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小时。12小时等于24小时,每个小时等于2小时。
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一日之内的自然规律,天空的变化,以及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总结出来的,最初是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。生活的美好,被古人融为一体。
3、12小时详细讲解
【子夜】子夜,又称子夜和子夜:十二个小时中的第一个小时。(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)。
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野鸡:十二小时中的第二小时。(北京时间01: 00至03: 00)。
【印石】平旦,又名黎明、晨曦、孙丹等。:时间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。(北京时间03: 00至05: 00)。
【石矛】日出,又称太阳的开始、黎明、旭日东升等。:指太阳刚刚出现,冉冉第一次升起的时间。(北京时间05: 00至07: 00)。
[陈石]吃饭时间,也称为早吃饭等。:古人“吃”的时候,是早餐时间(北京时间07:00 ~ 09:00)。
【施思】榆中,又名鱼日等。:近午,谓之榆中。(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)。
【正午】日中,又称日正、正午等。: (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)。
【日晷末】日晷,又称日落、日落等。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,它就落下了。(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)。
【神食】当食,又称日铺、夕饭等。: (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)。
【尤氏】日出,又称日落、晚霞、黄昏:指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)。
【子夜】黄昏,又称日落、晚霞、日落等。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空将会一片漆黑。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(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)。
[石海]人是固定的,也称为固定性昏厥等。:此时夜已深,人们都停止了活动,安详地睡去。人们很安静。(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)。
例1。关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,下列说法是正确的:
形容词(adjective的缩写)中国人通常使用的农历不是根据月亮的相位排列的日历。
B.阴历中的树枝是用来排列年号的。天干配地支,地支在前,天干在后。
碳(carbon的缩写)“庚”是古代的时间计量单位。“三点”是指晚上九点到十一点。
D.在古代,人们根据天干的时间将一天分为12个时期,称为十二小时。
【解析】a。
本题目考查古代天文历法的相关知识。
A项正确。农历是根据地球回归年的时间、月相的变化,以及周围的气象、物候条件和农耕活动作为参考来规定的。也就是说,它不是一个纯粹按照月相周期排列的历法。
错误B,天干地支的构成形成了古代历法。十支和十二支依次搭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元。天在前,地在后,而不是选项中的“地在前,天在后”。
错误C,“手表”是旧的夜间时间单位。一个晚上分为五个表,也就是五个小时,每个“表”现在是两个小时。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,“晚上9点到11点”是选项中的第二个表。
d误,古人“一日十二时,以枝枝为纪。”根据天干地支编年史,不只是选项中的“天干”。
所以正确答案是a。
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人世间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,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~
没有回复内容